|
他,是一位自幼在紫砂艺苑耕耘至今,在港、澳、台和东南亚地区享有盛誉的紫砂艺术大师。在灿若星空的紫砂艺术界,他被称为当代实力派的紫砂艺术大师,他不仅是一个紫砂技艺全面的陶艺家,更是紫砂艺术路上的“赤诚之子”。当他步入紫砂艺界时,他就开始了他长期的艺壶人生。 他就是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何道洪。 在问及为什么年产量如此低,以至于壶友有钱都买不到他的作品时,何道洪这样解释。 “我认为,作为一个做壶的艺人,既要对得起自己,更要对得起客户。客户花钱购买壶,不仅是用来把玩欣赏,还要有收藏价值,如果壶做得太多,各方面价值自然就会降低。 所以,我认为,作品数量应该得到严格的控制,把做数量的精力,用在做好做精紫砂壶上,只有做出好的紫砂壶,才会物有所值,才能让客户买得放心。再则,好的紫砂壶,才会流传下去。” 何道洪自游艺紫砂,他的双手就再也没有离开过紫砂泥。他钟爱紫砂事业,就像钟爱自己的生命。 何道洪1943年2月8日出生于宜兴市丁蜀镇,在陶的故乡里,他从小耳儒目染,年仅10岁,就对紫砂的制作勃发兴趣,经常拣些陶土,塑捏小猫、小狗、小鸡等,为日后涉足紫砂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他为了表达自己永远不离开丁蜀这片紫砂热土的决心,特地给自己起了“山蜀”的艺名。 对紫砂艺术的爱,他有着一份坚定的执著。在企业里早上班、晚下班,是他爱的一种见证。他不畏艰辛,孜孜不倦,不断地锤炼自己。功夫不负苦心人,在他不到20岁时,已成为企业里紫砂成型制作的骨干。厂里要他制作“牛盖洋桶壶”,这种壶在当时虽是传统日用品,但要做好不易。他凭着刻苦精神在平凡的产品上做出了名,获得了“何洋桶”之美誉。 无论是在过去的计划经济岁月,还是在如今的市场经济年代,他始终把追求紫砂艺术,创造紫砂艺术奉为第一宗旨,并始终虔诚地呵护着,不敢有一丝一毫的亵渎。1988年,他的力作“大松竹梅壶”被港商高价収购,引起轰动。由于此壶气势非凡,制作精纯,不失为当代一件难得的紫壶佳作,成为港、台一些客商争相据为己有的“梦想”。事隔多年后,又有台商要求复制一件,并许以难以置信的高价作为报酬,但他不为所动。 饮水思源
何道洪紫砂壶作品:《饮水思源》 他认为:一则是真正的艺术品是独一的,是不能随意复制的,否则就是对收藏家的一种侵害;二则是艺术不能为利所驱动,否则就会沦为金钱的奴隶,丧失自我。自改革开放紫砂大放异彩以来,他碰到了许多这洋的事,可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为人为艺原则。也正是因为如此,他的才艺和艺德获得了陶艺界、收藏界的普遍赞誉。 度过了50多个紫砂春秋生涯的何道洪,不仅结出了累累硕果,而且还培养了一大批紫砂专业人才。他的两个女儿也从事紫砂事业,较好地继承了他的“何氏风格”。此外,他还不忘“学无止境”,锐意在理论上求索,经常会集心得,发表论文,并参与《紫砂陶瓷造型》教材中“图集”的编写,出版了《珍壶藻鉴》专著。如今,他虽年过花甲,但他觉得自己的紫砂艺术之路还只是刚刚起步。 纵观何道洪进行紫砂创作的几十年来,他的作品种类丰富多样,几乎涵盖了紫砂陶艺的所有器型范畴。大到可容水80斤的“道方壶”,小到只有拇指般的“微型什锦壶”,无一不是风格独特,艺术精湛的紫砂精品。 虽然热爱紫砂创作,可是他一直秉承着宁缺毋滥的宗旨,精益求精的进行艺术的创作。艺术的追求是他的第一宗旨。一直以来,他固守着自己的承诺。对紫砂壶的设计和制作极力追求完美的境界。不论是造型还是内蕴,都要求给人美的享受。紫砂壶的形、神、气缺一不可。若不能完全达到他的标准,他宁可没有作品也不愿意做出一个有瑕疵的次品。他是对自己的作品负责,更是对他心中的艺术负责。正是这种精神的存在,所以他才会每年只有寥寥几件作品面世。 物以稀为贵,更何况是艺术价值极高的紫砂作品,一直都是收藏家们心头之好。艺术在每个人心中都有其自己的价值,但是因为金钱而进行的创作,那是对艺术的亵渎。在金钱和艺术之间,何道洪的选择永远是艺术至上。他坚持纯粹的艺术道路,不为金钱左右;他坚持艺术作品的独一性,真正的艺术品是独一无二的,是不可复制的。当有人用高价请求他复制自己的作品时,他没有任何的兴奋之情,只有被轻视的悲哀。他的作品,他的人格都受到了伤害。 他的才,受人瞩目;他的德,受人尊敬。德艺双馨对他来说不是一个形容词,而是一个内涵充实的动词。 他的风格,不仅是紫砂壶豪放的风格,更是以紫砂艺术为宗旨的风格。如今饮誉天下的紫砂,是宜兴历代紫砂艺人的心血成就,但求无愧于心,无愧于艺。 (编辑:紫砂壶一号 来源:紫砂之家)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资讯集录,如果侵犯你的权益,请发邮件:2608356283@qq.com告知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 |
编辑推荐
展会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