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紫砂壶收藏的几大误区 紫砂壶是明清时期江苏宣兴地区所产的一种陶质茶具。紫砂壶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即使是盛暑时节,所泡之茶仍不易馊。由于泡茶日久,茶素慢慢渗入陶质中去,如果只泡清水,也有一股清清的茶香。紫砂壶选泥、制作成壶坯等关键工序都是用手工操作的,因而制作十分精细。陶坯一般多不上釉,以其自然色泽取胜,只是在陶坯成型后,上面印刻的书画诗文纹案都要用粉质颜料加填于轮廓中。这种自然本色和着色方式是紫砂陶壶的一个显著特点。 紫砂壶收藏的几大误区 在造型上,虽然每个制壶名家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但大体上还是可以分为素色、筋瓤和浮雕三种类型。紫砂壶形态淳朴、色泽古雅、质地精密,而且使用的年代越久,经人手抚摩后越显出其古雅光亮。一般的紫砂壶并不名贵,紫砂壶中的珍品是那些出自名家之手的作品。明清时期,宜兴地区出现了众多的制壶高手,他们以其高超的技巧,独特的风格将紫砂壶制作得巧妙至极,这些精巧的紫砂壶上,一般都落有他们的款识。伪制的紫砂壶即系冒仿名家产品。作伪者的方法其实很简单,或者在新壶上直接刻上名人的款识;或者用没有款识的旧壶,冒刻前代名人的款识。 鉴定紫砂壶的真伪,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从亮色上看。真正的紫砂壶体重、色紫,因为长期为人手抚摩,上面呈现出汕润的光亮。而新制的紫砂壶一般说来质地都比较疏松,颜色偏黄,有光亮的少,无光亮的多。即使有光亮,也是用白蜡打磨上去的。再从文字上看,旧壶的款都是用阳文,字体极为工整。新壶如果用阳文,字体因为摹仿或显呆板,或笔划长短粗细不一。如果是用旧壶加刻新款,则所刻文字为阴文。 紫砂收藏壶应留意挑选精品、真品,并看准市场行情。一些名家制作的紫砂壶都很有珍藏价值,尤其是一些巨匠的作品,一直都是稳中有升,而大量地摊上的紫砂壶,绝大多数都是假货或者粗制滥造的,没有什么珍藏价值可言。收藏紫砂壶,一定要多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以防陷入紫砂艺术收藏误区。常见紫砂的收藏误区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先看底款后买壶 “款”指的是名家所制。名家是当代的紫砂壶的“名牌”,代表着紫砂壶工艺水平的标准,目前市场中仿名家壶如此普遍,就是因为一方面所有收藏者追求名家到了极端的程度,另一方面大部分人对紫砂壶的基本鉴赏要求却仍然模糊,间接培育了仿作的市场。 市场上有很多壶底打着顾景舟的款,但如果收藏者一开始能从“料”“工”两个角度对壶做认真的了解,根本不必考究“款”的因素,而是能很快知道鉴定的答案。其实,收藏者不能只认定“顾景舟”“蒋蓉”等大师,非“顶级”不藏,买壶第一眼应该看的是泥料和壶型,底款不能说明太多的问题,有些仿名家的壶,手工和泥料不错,也是可以珍藏的,看底款很容易上当,看到盖有某某大师印款的就以为是名家的壶,因此进入价格的陷阱。 过于注重花俏色艳 新手玩壶,特别喜欢一些颜色多样、造型复杂的紫砂壶,或者壶身刻满了字,以为壶随字贵,这实在是一种误导。真正好的作品,耐看并且实用的作品往往是一些外表稳重光素一些的,就像一个美女,素颜轻粉就可以了,过于浓妆只会让人反感。如觉得单调,就在适当的位置给予适当的书画点缀。 针对注重花俏色艳的收藏爱好者,一些不良生产者为了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在陶土里随意添加化学原料,专门出品染色紫砂,制作出来的壶色彩虽艳,但泡茶就会有异味。其实染色紫砂是不宜泡茶的,其价值反而不高。 买壶不明目的随意拈来 买壶前应该有个目的性,是想要寻常用的,还是要珍藏级的,想用来泡普洱茶的,还是铁观音的等。寻常用的壶大多在250cc左右,而珍藏级的作品一般都是250cc以上的。泡普洱茶的壶身和肚子可以大些,泥料的颜色可以深一些,大小在250cc到300cc之间。泡铁观音的要出水快些,壶壁薄一些,壶身矮些,泥料颜色可以浅一些,大小控制在150cc到250cc之间。宜兴人喜欢喝当地的红茶,他们一般会选择250cc到350cc的大壶。至于350cc以上的壶基本属于“观赏性”的壶了,实用性不大。 只重名家证书不重艺术 真正名家的壶,单看“精、气、神”就能令人感慨,感觉出来几分。假如看着呆板,比例不协调的名家壶,买了也是没有珍藏价值的,说不定所谓的名家职称都是买来的,网上查不到。还有产量特别大的名家壶尽量不碰,一个有涵养有实力的做壶名家,不仅是低调谦虚的,而且产量也是比较少的,宜兴丁蜀镇就有很多默默无闻的民间做壶高手,他们不求浮名,不露山水。 只看年代不看艺术 许多人以为紫砂壶越老越好,专门收藏旧壶、老壶,这也让紫砂壶市场出现了很多造假的现象。市面上主要有两种造假方法,一是将泥料的表面作旧,方法是擦皮鞋油,像人手经常摸的样子,看上去有古旧感,或者用强酸腐蚀作旧;二是将紫砂壶涂上白水泥用水去泡,做成出土效果。其实,衡量一把紫砂壶收藏价值高低的关键还是看艺术价值,并非一定是越老越好。收藏紫砂壶最忌贪便宜,刚起步的投资者,最好不要考虑名家作品,而是要考虑自己的消费水平和承受能力。 怎样的紫砂壶才是好壶 收藏紫砂壶,一定要多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以防陷入紫砂艺术收藏三大误区。一是“土”的误区。过去人们认为用紫砂壶泡茶最好,不失茶的原味。因为宜兴的紫砂泥料烧制后具有双重气孔结构,吸水率高,具有一般陶瓷品所缺乏的透气性。现在陶艺普及,不少人将紫砂泥料误认为就是一般紫色土或配制出来的“紫砂泥”,用这种原料做出来的“紫砂壶”显然在泡茶功能上是没有优势的。二是“老”的误区。许多人以为紫砂壶越老越好,专门藏旧壶、老壶,因此造成市面上作旧的假壶横行。其实,衡量一把紫砂壶收藏价值高低的关键还是看艺术价值,并非一定是越老越好。三是“色”的误区。宜兴紫砂泥由于其矿区、矿层分布不同,其天然色泽多达几十种,非常奇妙。天然紫砂泥质有红泥,或称朱砂泥、紫泥、本山绿泥(呈米黄色)、天青泥(堪称泥中黄金,出矿时呈绿颜色,十分难得)等。但现在不少制壶者为了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在陶土里随意添加化学原料,最后制作出来的壶色彩虽艳,但泡出的茶却对身体有伤害。 正宗宜兴紫砂壶有五大特征:一、紫砂器使用的时间越长,器身就越光亮,这是因为茶水本身在冲泡过程中也可以养壶。二、紫砂器的冷热急变性好,既可以放到火上烧,也可以在微波炉中使用而不会爆裂。三、传热慢,而且保温,在使用时无烫手之感。四、坯体能吸收茶的香气,用常沏过茶的紫砂壶偶尔不放茶叶,其水也有茶香味。五、紫砂壶的泥色与经常冲泡的茶叶有关,泡红茶时茶壶会由红棕色变成红褐色,经常泡绿茶时,砂壶会由红棕色变成棕褐色。 紫砂术语大全 对于初入紫砂界的朋友,五花八门的紫砂壶工艺常常让人感到头疼,其实掌握了下面的常用术语,就再也不用担心贻笑大方了,专业术语一出口,完全是个老手范。 光壶:分为圆器和方器两种。圆器造型讲究“圆、稳、匀、正”,并要求“柔中寓刚”;方器要求“方中寓圆”,线面挺括平正,轮廓线条分明。花壶:以仿生为主,表现自然界动、植物及生活中的形态,别具情趣。筋囊壶:是通过线与线的交织与结合,给人以美感。基本要求是筋纹随着造型形体的变化而深浅自如,线条纹理清晰。包浆:其实就是指“光泽”,是在经历很长时间后才能养出来的自然光泽,这种光泽含蓄温润毫不张扬,区别崭新紫砂壶发出的“贼光”。灌浆:是利用石膏的吸水性,将含有石蜡的泥浆加热注入石膏模中,冷却后将石膏模脱开,便可得到壶坯,经镶嘴、把,并脱蜡后烧制成壶。全手工:制壶工艺大概过程:1.打泥片;2.围身筒;3.打身筒;4.搓壶嘴、钮、把;5.装壶嘴、钮、把;6.制壶盖;7.开壶口;8.修光、精加工;9.落印款。全手工壶不仅可作为茶具使用及工艺品欣赏,还具有艺术收藏价值。半手工:一般来说含有手工的成分在里面。有的是壶嘴、壶把、壶盖等用手工制作,身筒用模具制作;也有的是身筒用手工来完成,其它用模具制作。目数:通常来说是指的泥料的粗细。目数越大,泥料也就越细。反之,泥料的颗粒感就会很强烈。紫砂泥料的陈腐:亦称陈化,古名养土,又俗称困料、困泥和储泥,是紫砂矿泥加工工序之一。明针:是宜兴紫砂壶成型工序,表面精加工的主要工具;更是紫砂工艺极其重要的特殊的加工手法。明针的主要作用就是在茶壶生胚制作完成时,将生胚表面,作精加工的修胚等动作。铺砂:是将处理好的缸砂或紫砂泥矿砂撒置在紫砂泥片的表面,再敲打平整,使砂粒嵌入泥片的表层之内。一般是紫泥(深紫色)上铺段泥点儿(黄色)。绞泥:这种工艺方法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预先掺有不同色料的坯泥,按一定顺序相间糅合在一起,然后打泥片成型,使胎烧成后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相间的纹理装饰。紫砂绞泥的特点,是利用泥料的不同色彩有秩序或无秩序地叠放一起,绞出意想不到的肌理。(汤米) (编辑:紫砂壶一号 来源:紫砂壶艺术网)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资讯集录,如果侵犯你的权益,请发邮件:2608356283@qq.com告知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 |
编辑推荐
展会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