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紫砂新闻 > 正文

邵大亨第七代传人谈婷 深圳展示紫砂壶作品

紫砂壶艺术网 时间:2017/9/4 15:44:48 【字号 】 【关闭

 

谈婷正在制作紫砂壶。 (资料图片)

制壶名家邵大亨第七代传人谈婷近日带着她制作的70件紫砂壶作品来到深圳,在位于南山文体中心聚橙院线的相儒以墨艺术空间推出首个展览“谈土不凡——谈婷紫砂壶艺术展”。同时展出的还有精美的制作图片、详尽的影像展示,以及谈婷从宜兴带来的紫砂原矿泥料,为公众揭开了紫砂的神秘面纱。

用家藏紫砂原矿泥料制壶

“红泥、紫泥、段泥,这是紫砂泥的三种基色”,谈婷指着三块不同色泽的紫砂原石向记者介绍。这些原矿石是谈婷为了此次展览特别从家里带来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随着紫砂原矿的日渐减少,有条件的紫砂艺人基本上都会在家里囤上一些黄龙山紫砂原矿,窖藏炼好的紫砂泥。这些经过炼制陈腐至今的老泥,泥色沉稳,烧制成品极易养成,古雅朴拙浑厚,玉质感很强。谈婷的作品就是用这些紫砂原矿泥料制成的。“现在收藏紫砂,人们越来越看重泥料,持续几百年的开采,很多紫砂泥料已经只存在于理论上,实际上已经没有了。”坚持用家藏的紫砂原矿泥料制壶,是谈婷做紫砂壶的原则之一。事实上,要鉴别是不是紫砂原矿泥很简单,谈婷说,只要用热水浇淋,看看水能不能快速收干就可以了。“紫砂最大的特点就是透气性,如果热水能够快速收干,就说明是真正的紫砂原矿泥。”

紫砂世家出身的谈婷生于陶都宜兴,为制壶名家邵大亨第七代传人,她的父亲谈建平也是紫砂制壶工艺师,奶奶邵梅芳是邵大亨的后人。谈建平自幼受母亲耳濡目染,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随母学习制壶,在艺术方面颇有天赋,心灵手巧,触类旁通。所作紫砂壶造型敦厚古朴,线条凝练,颇受社会各界和紫砂收藏家的青睐。谈婷幼年就是听着邵大亨的传奇长大的。她记得父亲的外祖父与外祖母为紫砂村制壶名人,当年还曾指导过同村的制壶后生顾景舟。至今,她的家中还流传有独特的制壶手法和制壶工具。紫砂壶的成型工艺是区别于任何一种其他陶瓷制作工艺的,其中,对于工具的应用也是紫砂工艺的一部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传统紫砂的世界里,最讲究方圆规矩,而工具也是其成规矩的一部分。谈婷说,过去的年代,紫砂匠人的制壶工具都是自己做的。

传承紫砂,功夫在壶外

尽管自幼受家乡风土人情灌溉及紫砂家学熏陶,但谈婷早年并没想过要继承家学,“那时候我觉得制壶是匠人的事,有点看不起,事实上,对于紫砂壶的创作,我是理论先于实践的。”大学毕业后,谈婷起先供职于江苏养墨堂主办的《墨痕美术导刊》,因为工作的关系,走访了很多制壶大师和收藏名家,曾向壶艺大师许四海、清末民初紫砂大师王寅春嫡子王石耕等学习紫砂壶鉴赏和制作,那时候她才深刻地感受到紫砂之美。“有一次我看到一把博浪椎壶,上面有名家题写的壶铭:退一步海阔天空,我感受到这把壶的文化内涵,觉得美极了,对壶铭的了解,促使我萌生了自己作壶的念头。”

后来,谈婷游艺于南京、阳羡两地。师从国家级高级美术工艺师贾益芳,并受教于众多当代紫砂、全国书画名家,博采众长、融于紫砂创作。谈婷制作的紫砂壶基本上以继承传统为主,时常将中国古典元素纳入壶身,她试图以传统传递审美,观赏她的作品,无论是对传统壶型的追摹,还是自己创作的壶型,都做到点线面的处理和交代,有由而不臆造,清晰而不含糊,规范而不随便,在保持应有的仪态中,传达出茗壶的神韵。

在谈婷看来,功夫在壶外,要在制壶上取得很高的成就,最重要的是要有文化底蕴。紫砂村里,至今还流传着顾景舟的传奇,相传,顾景舟当年受到古董商人郎玉书邀请,到上海从事仿古陶瓷制作,有机会看到明清两代紫砂名家器物,在临摹和仿制中,技艺突飞猛进。而真正使顾景舟名声大噪的,则是他和江寒汀、吴湖帆、唐云等海派艺术家合作的五把传世石瓢壶,诗书画印与紫砂的完美结合,造就了一代制壶宗师。

(深圳商报记者 梁瑛)

(编辑:紫砂壶一号 来源:深圳商报)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资讯集录,如果侵犯你的权益,请发邮件:2608356283@qq.com告知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