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炉是紫砂壶的一个经典器形,其制造型取材于青铜器。民国紫砂艺人俞国良的传炉曾以传炉壶参加1927年巴拿马国际赛会和1932年芝加哥博览会,并和程寿珍的掇球壶同时获奖,首创紫砂陶器在国际赛会获奖的先声。 四方传炉壶的形制到底是滥觞于那一时期。在制作本专辑的过程中,上海博物馆藏有一持清朝紫砂巨匠的"四足方壶",此器敦厚朴实,寓圆于方,确是鸣远光素器的代表力作。此器的壶腹外鼓,底有四足呈圆柱状,在神态上与四方传炉壶十分类似。另有一种"四方炉壶",其上半身结构与四方传炉壶几无二致,只是在下半身并未收敛,而是直落至底,形成四个假足。 对于传炉这个传统器,我的理解,传炉的形制和动物中的大象有非常近似的地方。身桶阔而饱满,四足耸立,象鼻向前伸出,壶把为尾。究竟什么样的传炉为之上品?个人认为,传炉要满、挺、稳重,在壶肩张力得到充分表现的前提下,沿着壶腹下滑的线条要收,四足立位要正,底盘要稳。传炉的各个部分均存在方中带圆的倒角,这和紫砂壶器的天地方圆的理念是相符合的。 紫砂史上,四方传炉壶出现最频繁的时期当在清末民初,其后渐渐减少,直到现代除了偶见几把之外,似乎不易再见新作(大批货除外)。由于民国初年,紫砂陶器盛行以陶刻装饰,加上四脚猪的壶身宽广,提供了书画铭刻的最佳空间,所以传世的民初四脚猪几乎有七成以上,器身都饰有书画铭刻。常见的手法是一侧刻上人物、花鸟、山水等《芥子园画谱》中的国画图案,另一侧则刻上行书、草书、隶书等诗词、短句,或刻以钟鼎石刻拓本、博古图录等古趣盎然的图样。执刀者如东溪、跛陶、岩如、石生、缶硕等,相信都是老壶友熟悉的民初紫砂陶刻名手。 就造型而言,四方传炉壶属于紫砂光素器的范畴,器身形状以方器为基本形,但方中寓圆,比一般方器多了一份圆润之美。就制作的难度来看,四方传炉壶的成型难度相当高,甚至可谓是紫砂陶器中,最具挑战性的几个器形之一。陶手一般多采镶身筒技法作成粗坯,再将上下左右逐一拍圆,所以从纯手工制作的四脚猪内部四侧,一般都可看出四条泥片相接的突起接线。而壶嘴的造型难度亦高,方中带园,圆里寓方,再加上多为三弯流式(当然亦有一弯流及二弯流者),在处理上倍增挑战。况且壶嘴攸关全壶气势、整体造型,更涉及实用层面(如出水是否顺畅有力、断水是否果断不留茶涎),所以四脚猪的壶嘴最能看出陶手的技艺修为与美学涵养,亦往往是鉴赏陶手制器真伪的重要参考。 当代的四方传炉壶制作相当少见,或许是陶手觉得此为传统壶式,造型上较无新意,又或是其成型不易,制作旷日费时,不如其它器形讨好。本文收录了曹婉芬、李碧芳及陈国良的传炉制器,前两者俱为较早期的作品,或许是出自闺秀之手,所以在气势上较缺乏传炉壶应有的浑厚气魄。 (编辑:紫砂壶一号 来源:淘壶人)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资讯集录,如果侵犯你的权益,请发邮件:2608356283@qq.com告知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 |
编辑推荐
展会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