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派大师王昌杰‘剑气琴心’画展,于11月26日下午2时在杭州市钦哲艺术中心揭幕, 欢迎参观。这是王昌杰画展继10月底在美国展出后,再一次布展,展期至12月24日止,展出地点在杭州市上城区江城路水门南弄3号锦绣工坊2号楼钦哲艺术中心。王昌杰之所以成为浙派大师,有其异于常人的从艺历程。他曾十分谦逊地谈起自己的从艺之路:‘既非家学渊源,亦非家富收藏,幼读私塾,更无名师可承,何言熏陶;唯天性嗜爱美术。’然而,正是这天性中的一点‘ 嗜爱’,引导王昌杰走入艺术之门,终成一代大师。 说起王昌杰的艺术人生,颇有一些命中注定的传奇色彩。他于1910年生于浙江遂安,其父为晚清拔贡,后放弃科举参加革命,受到新思想影响,嘱子弟习实业。在父亲影响下,王昌杰于1925年考入浙江省立蚕桑职业学校(原址在今杭州西湖岳庙对面),求学期间曾染伤寒,几病死,休学一年,期间人生观有所转变,开始观照内心,并对艺术产生了日渐浓厚的兴趣。病愈返校后,因同好二胡,机缘巧合,结识了当时还是国立艺术学校研究生的李可染,得到李的鼓励与亲自指导,王昌杰于1929年顺利考入林风眠先生创办的杭州国立艺术院,学艺期间,得蔡威廉、王子云、雷圭元、潘天寿等名师悉心教导,学业优秀,作品漆画屏风入选全国首届美展。然而生逢乱世,往往身不由己。1934年,王昌杰毕业后先在青岛市工务局任技佐,参与市府大礼堂兴建时,因市长所提匾额落款字体过大,当面顶撞市长沈鸿烈,因此受到训诫,其耿直与真性情于此可见一斑。抗战爆发后,他又参加了上海的敌后抗日活动,负责物资钱粮的筹划运送,几度命悬一线,死里逃生。抗战胜利后,王昌杰赴台,终于退出政界,复归内心向往的艺术世界。 王昌杰绘画兼擅中西,也长于平面和立体美术设计。在台期间,他曾为访台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威尔威尔夫妇创作水墨画像,也曾多次参与法、德、意、希腊、土耳其等国际商展的台湾馆设计。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参观研究欧美著名博物馆的经历让王昌杰眼界大开,他无法继续满足于现状,于六十年代与杭州艺专时期的同学郑月波、刘业昭同赴旧金山发展。王昌杰在旧金山主流商圈的中心位置开设了‘嘉禾画廊’,谋生养家的同时,始终不忘探究中国传统绘画如何与西方世界对接和交流的问题。不过,这一时期的创作中,王昌杰的画作皆无题款,而只钤一方古印‘诗卷长留天地间’,可想而知,这些以装饰功能为主的商业作品并不是王昌杰最终的目的,他对于中国画的深入探索,于1986年结束画廊业务后才真正开始。 数十年的积累和经历,使得王昌杰对于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交流与共融体悟尤深。厚积薄发的王昌杰,自1986年始,其作品数量之多、风格之强、题材之多、结构之佳、尺幅之大,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喷发之势。他在大写意与小写意之间找到平衡点,构图时见其师潘天寿之‘造险破险’,笔力遒劲,常具动势,墨彩柔和,不失精妙。在继承浙派传统之外,王昌杰作品中的立体感、景深感和山水画中颇具现代意味的色彩与布局,又可见东西方艺术之间毫不突兀地交融。其大尺幅作品《旧金山全景图》于2013年在硅谷亚洲艺术中心展出时,曾令著名中国艺术史家苏立文(Michael Sullivan)惊叹良久。而其笔下的动物,常常充满了耐人寻味的内在精神,一幅《双狮图》中,画中狮子双目炯炯,精光四射,与王昌杰本人照片中的神情全无二致,这类作品,正是他独一无二的自我写照。 自1964年移居旧金山起,王昌杰对于革新中国水墨画的愿望从未忘怀,卧薪尝胆二十年:1970年代中期,他花费1200美元的重金在旧金山购藏一幅李可染山水画;1982年筹划海外中国水墨画特展;1984年在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个展;1987年配合加州伯克莱大学高居翰教授的中国近代绘画发展讲座,并在邻近的奥克兰市米尔斯学院举办个展;1988年归国北上探望当年的指路学长李可染教授并邀李访美,可惜李先生次年病逝,不得成行……从这些努力中,我们不难看出王昌杰的雄心和韬略,也正是这份壮怀不已,令王老在创作生涯的最后十年迸发出无比的神采—墨雄笔壮、骨俊神丰—皆是有本而来。2013年7月,硅谷亚洲艺术中心和钦哲艺术中心在浙江美术馆联合举办《一池砚水太平洋——中国水墨画在美国》大展,展出王昌杰先生8幅画作,深得各界好评。2015年5月,钦哲艺术中心再次举办了王昌杰先生个展,希望让更多国内藏家及观众认识和欣赏到这位大师的杰作。 回首王昌杰先生的一生,从早年弃桑蚕而学艺,到遭逢国难,弃艺抗战,后终归艺坛,拓境于海外……其历程虽跌宕曲折,却始终坚韧从容,求索不息,为二十世纪中国绘画在美探寻发展,走向现代化的历程,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编辑:紫砂壶一号 来源:紫砂壶艺术网)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资讯集录,如果侵犯你的权益,请发邮件:2608356283@qq.com告知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 |
编辑推荐
展会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