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老茶如药) 当年,在南洋,一个远离家乡和妻儿的男人,就是靠着它,抵御湿瘴之气的。老茶如药,华侨们相信,它可以疗愈一切与劳累、孤独、思乡有关的病症。 [南京]明前茶 当年下南洋修铁路、卖苦力的老一代华侨,在异国的湿热天气下,究竟要怎样挨过很多年与家乡亲友都不见面的孤独,以及湿热瘴气下的浑身不适?支撑他们从青年留到老年,把多年的勤苦劳作都换成一张张薄薄的银两汇票寄回老家的动力是什么? 在马来西亚,导游不但带我们去看当年华侨苦力修成的铁路、桥梁、学校,还带我们去看他们简陋的宿舍,以及他们每天都离不了的茶室。 简陋的茶室一百多年后依旧在营业,头顶的古董吊扇慢悠悠地旋转。服务生当着我们的面,把一坨黑乎乎的茶丢进大茶壶里。他一开始高冲滚水,一股药香就充斥在这简朴的空间里。一喝倒在大碗里的茶,我就惊住了:那是一种什么样的茶,汤色如京剧武生的脸膛一样红亮,充满了勃勃的生气。第一口的苦涩迅速淡去,甜润涌满咽喉,而那股告慰人性的药香,让整个颅顶都变得舒畅透亮。 导游说,这就是广西梧州来的六堡茶。当年,在南洋,一个远离家乡和妻儿的男人,就是靠着它,抵御湿瘴之气的,从20多岁,一直打拼到60多岁才告老还乡。老茶如药,华侨们相信,它可以疗愈一切与劳累、孤独、思乡有关的病症。六堡茶当年极为廉价,制作很“粗野”。农人采来的茶叶,粗粗做成毛茶后,要经过双蒸双压的工艺——就是将毛茶蒸一遍,然后压紧,放凉以后再蒸,接着填装在那种比大汉的腰肢还要粗的竹篓里。做茶的人穿上竹子做底的木屐,跳到竹篓上,把茶叶踩实。 一个竹篓居然能装80斤茶。无数的竹篓垒起来,堆放在大船上,从水网丰沛的广西梧州运出来,再装上海船,运到南洋。船运的过程就是加速茶叶进一步发酵、陈化的过程。照理,这样粗暴地蹂躏过的茶叶,会发苦发涩,泡出来像中药汤一样浑浊。但因为装在当地毛竹编结的竹篓里,六堡茶经受住了考验,依旧汤色清亮,有一种活泼的“回天力”。而且,它的药性还在运输和堆放的过程中加深、强化。 南洋的华人从劳工到教书先生,都喜欢这种茶,说它可以消积食、去内火、治流感,也可治意志消沉、浑身无力。 我们的导游,是从他爷爷那里知道这种茶的。他的爷爷因为娶了当地的马来族妻子,退休后并没有返回福建老家。导游幼时,爷爷常常带他去山中,汲取活泉水,回来冲六堡茶。活泼醇厚的山泉,可以很好地生发六堡老茶的生命力。爷爷闭目饮茶,舒服地叹一口气,对孙子说:这茶树生长的地方应该间种着花椒、八角、肉桂,还间种着橄榄树。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茶园周围还种着黄栀子。 导游小时候完全不信爷爷的话。直到数年前,他代表公司到中国开旅游推介会,会议结束后特意赶到六堡茶的产地。在僻远的黑石村,他果然见到一小片、一小片的矮壮茶树周围,种满了香料作物和黄栀子,浓烈且似曾相识的芬芳,在正午的骄阳下散发。 导游顿时眼热鼻酸:爷爷生前从来没有到过广西,但远离故土之后,喝了60年的六堡茶,梧州的这块土地,已铭刻在他浓浓的乡愁中。 (编辑:紫砂壶一号 来源:扬子晚报)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资讯集录,如果侵犯你的权益,请发邮件:2608356283@qq.com告知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 |
编辑推荐
展会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