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美术报 文/雷祺发(武汉) 艺术创作本来是高雅的事情,却被有些人弄得乌烟瘴气,外行多半不懂内行人的操作目的,以至于不少行外的艺术看官也相信甚至口传书画家自我标榜的说法。其中,书画家的认祖现象值得一提。 当今不少书画家,特别是未出名的书画家们,不约而同地认为,搞艺术想出名,首先得认个有名的“祖宗”。只要能抬高自己的名气,管它真正是不是一路的。但有一条,就是这些书画家不会认有坏名声的“祖宗”。因为坏名声的“祖宗”不仅被人讨厌,甚至也会累及使用者,自然对其作品也就不认同。比如姓秦的书画家肯定不会认秦桧是其“祖宗”一样;姓董的也多半不会认董其昌是自己的“祖宗”,因为董其昌也是历史上有名的恶霸。既然如此,书画家们自然要认名声没有污点的“祖宗”,即使名声小一点都无所谓。面对当今画坛各种各样的认祖现象,笔者总结出主要有以下这么几种: 一是,姓氏隔代认祖。顾名思义,就是当下书画家追认古代的某位名家为自己的祖宗。需要一提的是,这种现象具体又可以分为“同行隔代认祖”和“跨界隔代认祖”。据说,国内一名姓诸葛的书画家在国外办展览,为带来新闻效应,从几十层楼顶上拉一条极为显眼夺目的红条幅,上书“诸葛亮之N代孙诸葛××画展”,于是观展的人纷至沓来,结果作品大卖云云。姓诸葛的这位画家就属于“跨界隔代认祖”。此画家借的是诸葛孔明的历史大名,省去了对象是不是同行这一考虑。再看“同行隔代认祖”就多得不计其数,像认王羲之、顾恺之、米芾、赵孟頫、苏轼等等为祖宗的概率就很高。即使没有的话,有些书画家至少也要翻出一个来认认。因为我们古代不是早就有“五百年前是一家”的说法吗,如此一来,管他在自己的族谱上有没有,即使没有也好办,续上不就解决了吗? 再者,师承追溯认祖。这一类型的现象多发生在近现代书画大家们身上。通俗地说,即认老师的老师为太老师。即使没有机会得到太老师的指导,但能沾点他老人家的大名也无妨。笔者发现,越是那些没有多大名气且画得不怎样的书画家特别喜欢做这种事情,且逢人便说。对于这种沾亲行为说说聊聊也无所谓,更甚的情况是,不少书画家直接在自己的书画作品上敢落“齐白石再传弟子××”或者落别的大家大师如何如何。说实话,越是弄这些花招,反而越是让人看不起。虽然一时能忽悠外行者,我们的美术史和秉笔直书的批评家、美术史家也将无情地把他(她)拿下来。 最后,家传近亲认祖。虽然家传也有师承的部分在里面,但这里是特指这样一种现象。除了在各大媒体中见到不少报道外,也出现不少在大艺术家后人的作画写字落款题跋之上。当笔者在观察齐白石后代书画艺术创作之时,发现在白石老人的后代子女的作品上书写“白石之子”或“白石之孙”之类的题款文字内容。这里,笔者只是想说明,真正的艺术家是要拿作品说话的,作品才是王道,没有好的作品,没有个人创作面貌的作品,说自己是艺术创作者都让人觉得牵强。大艺术家的名气和地位早有历史定论,那么,作为艺术家的后代如何超越父辈的艺术才是关键所在,用不着艺术家后代家族子女在个人创作的作品上进行宣扬。 总而言之,上述对美术界认祖现象的分析,不管哪种情况,其背后的原因是值得我们去反思的。不少书画创作者急切寻求自己的作品增值,这种心理可以理解,但不能丢掉艺术家起码的尊严。有些人过于看重名利,相互攀比,追求物质的心理甚至到了物欲膨胀的地步。反观中国艺术品市场,各种形式的假拍、假画等等假商业行为充斥在我们眼前,在这种趋势下,不仅美术界,连同国内各类名人文化节、名人出生地的争夺无不如此。 (作者为艺评人) (编辑:紫砂壶一号 来源:美术报)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资讯集录,如果侵犯你的权益,请发邮件:2608356283@qq.com告知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 |
编辑推荐
展会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