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紫砂人物 > 正文

邵民泰——让紫砂陶刻再现书画之美

紫砂壶艺术网 时间:2017/4/5 10:01:47 【字号 】 【关闭

50后的邵民泰自幼喜爱绘画,于20世纪七十年代师从中国著名书画大师孙其峰先生,成为孙老为数不多的入室弟子之一。这一生,他为水墨而来,因艺术而生。一面博采众家之长,一面追随恩师、潜心悟道,持之以恒的勤学苦练加之天资卓越,使得邵民泰迅速脱颖而出,其作品多次在全国美术大展上获奖。近年来,他又痴迷紫砂壶装饰创作,通过陶刻为自己的书画技艺找到了新的艺术载体。

求艺 勤奋与悟性缺一不可

邵民泰喜欢用“尊崇本心”来形容自己的艺术追求。

20世纪七十年代初,刚刚上中学的他已经显现出良好的绘画素养。他回忆当年,连连感慨青年时代的自己全靠“自我揣摩”去绘画:“那时候没有人画画,大环境也不重视艺术。像我这样每天都坚持画画的中学生,根源在于自身对绘画艺术有着纯粹的喜爱。”

他对绘画有一股子痴劲儿,一有时间就跑到美院临摹画作。没有画纸就四处找纸,没有笔就去四处捡铅笔头。心中的山水花鸟被他描绘在粗纸上、报纸的边封处、书本的空白处,他的艺术追求由一个个铅笔头叠加,铺就了前路。

“我父亲和孙老的孩子孙启文是同学。我那时常被父亲派到孙老家帮忙干活,后来上学时,我也常常利用课余时间到孙老家帮着干点儿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孙其峰先生发现邵民泰有天分、肯吃苦,便有心指点一二。“我发现孙老先生对收徒这件事是严格且严肃的,能成为他的入室弟子是我的幸运。老师当年叮嘱我,画画这件事吃功夫,一分一秒的时间都不能浪费,一定要多画。他反复地嘱咐我,勤学苦练,画意自现。”

一晃近40年的时光宛如流星闪过,邵民泰对自己艺术之路的总结简单而真诚:“当年,我学习绘画不是为了出名,更不是为了财富,纯粹是因为自己内心真的热爱美术。画了半辈子的画,我把自己的经历、对生活的感悟,都融进作品中了。”他直言,绘画是需要笨功夫的,并建议年轻一代若想在艺术这条路上走得更远,就要有一种闻鸡起舞、学而不厌的执著精神,要不畏艰难、不辞辛苦。作为天津美协会员、天津书法家协会会员的他,一直推崇技与道并行。他笑说:“好的作品背后都隐藏着画家艰苦并枯燥地磨练技术的过程。一般人真是承受不起这份磨砺。”

创新 玩转紫砂陶刻为传承

作为孙其峰先生的入室弟子,再加之自幼跟随,使得邵民泰与孙老先生的师徒感情极其深厚。“我每星期都会看望老师两三次,每次去都会带着自己尚未完成的作品。”20世纪八十年代,他带着画了一半的作品给老师看的行为令不少人不解。“老师看到不错的作品,常常会主动说:‘我给你补补吧。’老师东补一点儿,西补一点儿,一会儿就令整幅作品耳目一新。”他知道很多人不理解自己,但师徒间的默契又岂是外人所能知的?

“到了老师家,孙老上来就问:‘画画了吗?’徒弟要是没有画,他就没话了。老师喜欢勤奋的学生,到了他家光聊天可不行。我去时至少带着一卷画,挨张请他老人家过目。他看到学生这么勤奋,心里自然很高兴。如果画作里留着空了,他会主动题款。其实,这就相当于手把手地传授技法和心得。”

最近,邵民泰着迷古典梅花。孙其峰先生给他讲了构图、颜色和技法,还现场绘了一幅梅花图作为演示。“有些东西能请教老师,但更多的是靠学生在老师传授的基础上去悟!老师讲的东西,自己没有思考,至多只能学会形,摸不到里面的魂。”他反复强调一个观念: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什么是修行在个人呢?我认为就是用心去感悟。像孙老师帮我题款,为我补画,他的用笔、调色都展现演示了,徒弟能不能掌握,就得靠自己的分析和思考了。”

当今,社会文化多元,价值多元。作为中国国粹的传统书画在东西文化的碰撞下,面临如何更好地传承的难题,这也是邵民泰这一代画家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几年前,某专售紫砂壶的大老板通过书画界的朋友专程找到邵民泰,邀请他到宜兴去搞紫砂创作。在宜兴,这位老板坦言自己邀请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绍培帮助烧制60把紫砂壶,他希望这些壶的价值能够再提升,所以想请邵老师在壶上进行陶刻创作。

在走访的过程中,邵民泰发现在紫砂界,具备高超紫砂装饰技艺的人才并不多见,大部分创作者往往“会刻的不会画,会画的不会刻”。“宜兴当地的很多匠人都是世代相传的手工艺人,他们在紫砂烧造领域可谓技艺非凡,但要说到书画与制壶的结合,大部分人还停留在临摹和仿刻上。由于收藏市场的升温、喜爱紫砂人士欣赏水平的提高,这些手工艺匠人也意识到,一把好的紫砂器,再配以书画艺术家的精心创作,其价值将远远大于普通紫砂壶。”

“人间珠宝何足取,岂如阳羡一丸泥。”紫砂壶之所以如此珍贵,在于其极佳地体现了中国传统审美。“优秀的紫砂器已经简约、凝练到不可增减丝毫,可谓增一分则肥,减一分则瘦,而这一点也是紫砂制作过程中重要的审美标准。所以,紫砂装饰更应慎之又慎。”邵民泰无奈地说,“可惜当代紫砂装饰中最大的弊病就是紫砂陶刻者不通画理,信手放刀。放眼目前宜兴紫砂的陶刻,大多是满画乱刻的匠人苦力活儿,且不论格调,就连基本的造型、构图都没有掌握,就忙着出来接洽赚钱了。”

艺术家的责任感促使他将艺术方向转为陶刻装饰艺术,并与实用性极强的珍贵紫砂器结合,以此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书画和篆刻艺术。他介绍说:“紫砂壶的绘画陶刻装饰艺术具有中国传统艺术‘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显著特点。一把紫砂壶可看的地方除泥色、造型、制作工艺外,还有文学、书法、绘画、篆刻、金石等诸多方面。”在他看来,陶刻艺术并非书画、绘画、金石等在紫砂器上的简单搬移或复制,毕竟即使再成功的临摹也会缺少原有的味道,因此每件紫砂器的装饰都要“因壶而制”,达到独一无二。

邵民泰的对艺术独特的领悟及精湛的技法,令陶都的紫砂艺术家们第一次见识到,卓越的陶刻能赋予紫砂器新的艺术生命。有意思的是,这也是陶都人第一次看到竟然有书画家可以不打原稿,直接在紫砂器上绘画创作并陶刻。邵民泰的一气呵成、宛如天成的陶刻作品征服了陶都的工艺美术大师,也为他赢得了友谊。

他的紫砂壶陶刻作品,以点、线、面构成紫砂壶形体的基本元素。每一刀的起笔落笔、转弯曲折、抑扬顿挫,都有各自的来龙去脉。用他的话说:面,须光则光,须毛则毛;线,须直则直,须曲则曲;点,须方则方,须圆则圆,绝无半点含糊。一把上好的紫砂壶加上他的陶刻作品,便成了一把不可多得的艺术品,从而具备了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市场价值和收藏价值。

这些年来,他多次往返天津与宜兴两地,致力于搭建一个创作平台,计划邀请更多的天津书画艺术家更多、更频繁地到宜兴实地考察创作,让天津的书画人士近距离接触中国最顶级的紫砂烧制工艺,并尝试亲手绘制甚至陶刻紫砂器具。通过这个过程,希望有更多的艺术家进入紫砂装饰创作领域,而非票友性质走马观花一番。

他说:“紫砂陶刻艺术不但注重形式、内容及手法上的技巧,最重要的是作者的文学素养、书画功力以及人格气质整体的表现。因为表现形式的笔法、技法、章法只是手段,而写神才是艺术的本质,也是艺术表现水平的重要标准。所以,一把茗壶配上得体的陶刻装饰,便成为好的艺术作品。”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有更多的天津艺术家领悟到紫砂装饰创作的精髓,使天津的书画艺术创作者能在当代紫砂工艺上找到一片新的创作天地。

追梦人心声

创作恩师图谱以传承

一心想要将恩师孙其峰先生的艺术作品发扬光大的邵民泰,从2010年开始将老师的图谱以陶刻的形式记录在紫砂器上,至今已制作近300个图谱。他一边刻,一边改进,从最单纯的图案到融入书法艺术,到策划为一组一组的题材性创作性记录。他所创作的“恩师图谱”堪称永远的孤品,“老师的图谱创作,永远是一器一图。每一个作品在老师原图的基础上,我都有改进和创新。”

他轻轻拿起一个个精美的紫砂壶,指着上面的陶刻图案说:“这是迎新春,那是双雀图,这都是恩师当年的作品。我将它们在紫砂器上重新激活,以这样的方式传承老师的艺术,并将之发扬光大。”为了这件事,他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尝试以“壶随画贵,画随壶传”的方式,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恩师孙其峰的艺术魅力。“我自己投钱做紫砂器,然后自己搞创作。这样的话,我不必受市场的制约,可以完全遵循自己的心意去创作。”但酒香永远不怕巷子深,他的作品每每刚刚完成,便被买家争相购买。

今天,很多的艺术馆和企业都收藏有邵民泰的紫砂陶刻作品,这令他感到十分欣慰。“要做就要做到最好,这是我的原则。”从天津远道而去的他在宜兴直率地讲,“我肯定要超过你们,不然我不会再来。”他从不仿造他人,坚守艺术原创的底线。待到他人想仿制他的创作时,会突然发现“邵老师的技法太高超,太难临摹和仿刻了”。

(编辑:紫砂壶一号 来源:今晚报)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资讯集录,如果侵犯你的权益,请发邮件:2608356283@qq.com告知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
相关新闻
·邵民泰——让紫砂陶刻再现书画之美